禮泉“五個先行” 開好局 起好步
禮泉縣堅持“五個先行”,確保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良好開局。
一是思想重視,學習先行。中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動員部署會后,禮泉迅速召開縣委常委會、中心組學習會,認真學習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對第二批活動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同時,認真學習第一批活動經驗和做法,提前謀劃,積極籌備,打牢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切實糾正“四風”問題的思想基礎。
二是提早謀劃,調研先行。在教育實踐活動前期調研中,禮泉縣開展“千名干部民情大走訪”活動,33名縣級領導干部帶頭,千名干部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向群眾征求意見建議,掌握第一手民情資料,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干部作風、新農村建設、基層班子建設等方面存在的7大類306條問題進行了認真梳理,詳細摸清了全縣基層現狀和矛盾癥結所在,建立了覆蓋全縣13萬戶群眾的民情信息數據庫,為全面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強化保障,機構先行。縣委及時成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成立了12個督導組,組長分別由縣級領導擔任。同時,從基層一線聘請11名黨員,組成黨員代表監督小組,全程參與和監督縣委常委班子活動開展情況,確保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不虛不空不偏、不走過場。
四是開門納諫,方案先行。為確保教育實踐活動高起點開局、高標準開展、高質量推進,禮泉開門納諫,從去年12月開始,組建專門班子,積極著手制定《活動實施方案》。先后組織召開鎮(社區)黨委書記、部門負責同志、村支部書記、企業負責人等各類各層次座談會12次,召開縣委常委會3次,反復研究討論活動實施方案。制定了活動《實施細則》《宣傳方案》《督導手冊》等,確保活動每一個細節都有章可循;同時,建立縣級領導“八包”責任制、鎮(社區)、部門黨員干部駐村包聯機制,抽調118個單位1039名黨員干部,成立駐村工作組,進駐全縣317個行政村開展“結對子、暖民心”活動。
五是立行立改,整治先行。邊學邊改,及時回應群眾期盼。從環境衛生、信訪維穩和便民服務等當前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不避矛盾,立行立改。安排部署在全縣開展為期半年的“城市容貌大提升、農村環境大整治”活動,重點對城鄉環境衛生面貌進行全面整治;積極推廣“楓橋經驗”,對排查出的68個重點信訪案件,由34名縣級領導分工包抓,定期匯報,步步跟進,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就如何加強作風建設,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在全縣窗口單位集中開展規范服務專項治理活動,加強業務培訓,開展微笑服務,推行預約服務、延時服務等制度,下大力氣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原版電子版下載